學校精神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自覺提煉的、被學校全體成員認同的精神支柱,它對學校師生具有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江蘇科技大學的學校精神是:
“江海襟懷、同舟共濟、揚帆致遠”的“船魂”精神
釋義:
“船魂”精神也即江科大精神、學校的校園精神。
江海襟懷:就是心態灑脫、開放包容的江海文化,擁有江海的視界和開闊胸懷。
出自《益公題跋·三·跋唐子西貼》(宋·周必大):“不妄與人交,而襟懷灑落,人自受之。”襟懷意指胸懷、灑落、灑脫,形容心情坦率,光明正大。江蘇科技大學的特色是船舶,是國家打造造船強國的生力軍,是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發展理念上,始終秉持江海胸襟和視野,胸懷天下,瞄準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重大戰略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培養高層次人才,服務經濟建設,引領社會進步。
同舟共濟:就是眾志成城、團隊至上的造船文化,齊心協力實現共同愿景目標。
出自《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同舟共濟”的“舟”:船;“濟”:渡,過渡。同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只要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定能戰勝困難。船舶工業的產業特征特別要求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發揮團隊精神。江蘇科技大學以“大船舶”特色興校,特別要強調以人為本,調動全體師生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必須緊緊咬定建設國內一流造船大學目標,團結協作,奮進擔當,風雨同舟。“同舟共濟”展現了江科大人的豪邁情懷和推進學校事業發展壯大的堅韌與毅力。
揚帆致遠:就是以船為媒、縱橫四海的船舶文化,不斷突破自我實現理想。
揚帆,出自唐劉長卿《送喬判官赴福州》詩:“揚帆向何處?插羽逐征東。”體現的是展開云帆踏上征途的情懷。致遠,體現了一種矢志不渝的精神,它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既立足現實,又不為浮云遮望眼。辦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做人,要站高一點、想寬一點、看遠一點;做學問,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銳意進取,勇于開拓創新。江科大人為培養新中國的造船人才奮斗不止,不斷前進,在推進“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進程中貢獻力量,走向深藍,努力實現建設國內一流造船大學目標的夢想。“揚帆致遠”展現了江科大人的雄心壯志和推進學校事業發展壯大的膽識與魄力。
”江海襟懷,同舟共濟,揚帆致遠”十二個字,言簡意賅,瑯瑯上口。突出了江蘇科技大學的“船舶”與“海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