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校園餐飲文化建設,提升師生用餐體驗,江蘇科技大學后勤集團飲服中心與上海海事大學餐飲管理科開展了一場為期兩周的“舌尖上的對話”,以廚藝為媒,開啟了別開生面的美食文化交流之旅。當淮揚味承載著江南文化的飲食藝術,與海派本幫菜的濃油赤醬相遇,一場跨地域的味覺對話在兩校食堂的煙火氣中拉開帷幕。

6月10日至12日,學校后勤集團飲服中心選派5名骨干廚師奔赴上海海事大學進行廚藝交流活動。廚師團隊提前研討菜肴品種和烹飪技法,精心準備了鴨黃獅子頭、鎮江醋排、鹽水鴨、茭白煮三鮮等20余道經典淮揚佳肴;同時他們攜帶了鎮江香醋、維揚豆干等地道原材料到現場烹制,確保還原淮揚本味。海大餐飲管理科分別在海馨第二食堂、海琴二樓食堂設立了“淮揚美食窗口”,期待我校大廚一展身手。6月10日一早,大廚們便條不紊地忙碌起來,伴隨著煙火氣、吆喝聲,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亮相窗口,一經供應,師生們就排起了長龍。鴨黃獅子頭以“嫩而不糜、肥而不膩”的口感驚艷師生,文火慢燉讓肉香與鴨黃交融,輕抿一口便讓人滿嘴留香;鎮江醋排則用恒溫油炸鎖住肉汁,再以香醋、冰糖、醬油調和出“酸而不尖、甜而不齁”的復合味型,收汁時“亮油抱汁”,引得江蘇籍學生感慨:“是家鄉灶臺的味道!”淮揚風味贏得海大師生廣泛贊譽,20余道淮揚經典菜品吸引眾多師生排隊品嘗,黃浦江畔飄起了濃郁的江南食香。




帶著海派餐飲的溫度,上海海事大學廚師團隊于6月24日至26日回訪我校。學校在長山校區西苑食堂特設“上海本幫菜窗口”,老上海熏魚、八寶辣醬、四喜烤麩、江南魚米粒、XO醬爆三鮮等經典本幫菜在窗口香飄四溢。其中,老上海熏魚采用“先炸后鹵”技法,魚肉經熱油炸至外酥里嫩,再浸入由冰糖、生抽、香料熬制的鹵汁中入味,呈現出“甜咸交織、酥爛脫骨”的特色;八寶辣醬則將肉丁、蝦仁、豌豆等食材以“醬爆”手法烹制,紅亮油潤、醬香濃郁,在窗口非常暢銷。“八寶辣醬鮮甜可口,口感豐富,我很喜歡!”一名品嘗滬菜的學生贊嘆道。三天的時間過得很快,學生紛紛表示,希望學校食堂可以學習幾道海大的經典菜肴日常供應,海大廚師團隊帶來的濃濃本幫情溫暖了江科大學子。



從技法交流到文化互鑒,這場美食對話的深層價值在后廚的煙火氣中涌動升華。兩校廚師團隊通過“一對一跟崗學習”,在食材處理、烹飪技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我校后勤集團飲服中心餐飲總廚史愛平表示,“本幫菜的濃油赤醬技法,對我們創新和融合食堂淮揚菜品很有啟發”。海大教工餐廳主廚鄭多昌則特別記錄了我校鎮江醋排的做法,計劃引入海大食堂。據飲服中心主任季樓平介紹,“此次交流活動直接惠及兩校師生逾5000人次,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后勤服務風采,讓飲食體驗升華為地域文化的認知”。

當淮揚菜與本幫菜在高校食堂交融,不僅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味覺對話,也詮釋了中華飲食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內涵。這場持續兩周的校際餐飲交流活動,是飲服中心黨支部深入踐行“以師生為中心,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使命,積極落實“我為師生辦實事”活動的重要舉措,擦亮了“初心渡·家味道”黨建品牌的新底色。
未來,學校飲服中心將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外派更多廚師到其他高校交流學習,努力打造一支技術過硬、服務一流的餐飲團隊,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餐飲保障。
(撰稿:李維欣 初審:羅文 二審:鄒佳靜 編輯: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