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政教育創新路徑,以鎮江漕運文化傳承為切入點,于5月18日組織開展“尋文化漕運印記,展青春研學風采”為主題的實踐研學活動。通過走訪長江路、春江潮廣場、京口閘、中華路、楊家巷等歷史地標,將思政課堂延伸至城市文化脈絡之中,推動青年學子在實地探訪中感悟歷史肌理,深化對地方文化與發展脈絡的認知。

文廣星火培訓王紅老師帶領實踐團隊沿精心規劃的路線依次探訪長江路、春江潮廣場、京口閘等歷史地標,并結合地域特色與歷史脈絡展開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在觀察與記錄中觸摸城市文化肌理。
在京口閘——這座京杭大運河與長江的“黃金樞紐”,師生們深入解讀古代漕運體系的運作邏輯,探討其在南北經濟互通、文化交融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對鎮江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在中華路、楊家巷,傳統街巷格局與歷史建筑遺跡勾勒出漕運文化的市井圖景,大家進一步領略了與漕運文化相關的歷史遺跡和傳統風貌,師生們通過沉浸式體驗,感受歷史沉淀與現代生活的時空對話。
此次研學是人文學院“行走的思政課”系列活動的重要實踐,不僅幫助學生深化對鎮江歷史的認知,更通過“實地感知—理論升華—價值認同”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增強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與社會責任感。未來,學院將持續創新思政教育載體,依托多元實踐路徑,培養兼具人文底蘊與時代擔當的高素質人才。
(撰稿:房璜、徐嘉儀、井升平 初審:張靜 二審:張馳 編輯:張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