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著力促進船舶海洋工程技術與航標管理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近日,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船舶原理與結構黨支部聯合連云港航標處如東航標管理站黨支部開展以“黨建引領促融合,科技賦能航標新發展”為主題的黨建共建活動。

黨建引領聚合力,共建簽約啟新程
活動伊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院長張健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歷程與整體辦學優勢,重點介紹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在船舶工程、海洋裝備等領域的特色建設和科研實力,并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如東航標管理站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學院黨委書記田阿利系統闡釋了學院黨委“黨建+科研”“黨建+實踐”的創新模式,強調通過黨建引領破解行業難題、賦能產業升級的核心理念。
連云港航標處如東航標管理站副站長、黨支部書記閆健結合一線工作實際,分享了管理站黨支部在航標數字化運營方面的黨建業務融合經驗。船海學院船舶原理與結構黨支部書記張代雨則從基層黨支部建設角度出發,介紹了支部教師在船舶性能分析、船舶結構設計等科研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隨后,雙方按照“黨建引領、業務協同、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凝聚雙方合力,推動航標管理事業與船舶海洋工程學科建設的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并簽署共建協議。

科技賦能促發展,智慧航標展未來
業務交流環節,連云港航標處如東航標管理站一行重點介紹了航海保障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特別是水下機器人在航標巡檢中的應用前景。他們指出,傳統航標巡檢依賴人工船舶,效率低且受環境限制,而水下機器人能夠搭載聲吶、攝像頭等設備,可實現復雜水域的自動化巡檢,大幅提升作業安全性與精準度。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教授李良碧與海洋裝備研究院副教授凌宏杰分享了學校在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研究成果。他們介紹,學校研發的水下機器人具備高精度定位和復雜環境適應能力,未來將在海洋科考、港口工程等領域廣泛應用,尤其在航標巡檢、維護與管理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此次合作不僅是基層黨組織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更是科技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創新探索。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黨建促業務、業務強黨建”的良性循環,共同探索航標管理與船舶海洋工程協同發展的新路徑,為提升我國航海保障能力和海洋工程技術水平貢獻力量。
(撰稿:張代雨 初審:張靜 二審:張馳 編輯:張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