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引導廣大師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1月26日,學校在行政樓100號報告廳開展“忠于理想的兩代人——講述彭湃烈士和彭士祿院士的故事”主題講座。中華英烈褒揚事業(yè)促進會“薪火”紅色宣講團導師、中國科協(xié)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我校80級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yè)校友彭潔,作為本科生新生轉型教育系列報告的主講人,講述了彭湃烈士和彭士祿院士忠于理想、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感人事跡。會議由黨委常委、副校長胡愛祥主持。


彭潔研究員深情講述了爺爺彭湃從一名大地主家的少爺毅然決然與舊社會割裂,率先組織農民運動,成為黨領導人民革命的先驅,直至英勇就義的光輝歷程;以及父親彭士祿從孤兒成長為科學家,為中國核動力事業(yè)默默奉獻、頑強拼搏的故事。
彭湃,中國農民運動的杰出領導人,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在彭湃的影響和感召下,其同胞兄弟和親屬們也追隨他投身革命,先后走上革命的征程。從1928年到1933年短短的5年間,彭湃一家就有6位親人(包括彭士祿的父親、母親)為革命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被國家追認為革命烈士。
彭士祿,我國著名的核動力科學家,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我國核潛艇研制和核電站建設與發(fā)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艦船研究院原艦船設計師、現(xiàn)武漢海辰友邦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江蘇科技大學深藍教授崔一兵校友,與現(xiàn)場師生一起觀看了彭士祿院士夫婦“魂歸大海、永遠守望”的海葬儀式,交流了學習彭士祿院士精神的心得體會。他告訴同學們,榜樣的力量可以引導我們走正確的道路,做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事情。


胡愛祥在主持報告會時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希望這堂別開生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公開課能夠更好地啟迪廣大師生。他寄語同學們要牢記初心使命,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要以新生轉型教育系列活動為契機,充分用好學校資源平臺,結合所學專業(yè),明確奮斗目標和發(fā)展方向;要做好大學四年的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