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深刻折射出時代的脈動與未來的趨勢。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新江蘇傳媒聯合江蘇省統計局推出特別報道“數‘瞰’江蘇75載”,以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數據,勾勒江蘇75載發展之變。
“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揚子江滾滾東逝,大運河貫通南北,江河交匯孕育出鎮江的獨特氣質。金山寺的悠揚鐘聲,西津渡的古街煙火,共同編織出一幅動人的江南畫卷。
近年來,鎮江確立了“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的城市愿景,“產業強市、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戰略路徑;厚植發展新優勢,精心描繪“鎮江很有前途”的時代畫卷。
“5264.07億元”
5264.07億元!這是鎮江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新中國成立75年來,鎮江國民經濟發展從閉塞到開放、從起步到騰飛,經濟總量實現三次跳躍。
1949年,鎮江僅實現生產總值1.6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108元。改革開放以來,鎮江經濟快速發展,1992年實現第一次跳躍,GDP突破100億元。2006年,鎮江圍繞“全面達小康,建設新鎮江”的奮斗目標,GDP實現第二次跳躍,突破1000億元。2022年,鎮江經濟運行穩中有進,GDP實現第三次跳躍,突破5000億元。

近十年來,鎮江奮力譜寫“鎮江很有前途”新時代畫卷,經濟總量由2013年的2659.07億元提高到2023年的5264.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6.7%,分別快于全國、全省0.8、0.1個百分點。
“鎮江的經濟發展具備發展速度快、發展水平高和發展質量好三個顯著特點?!苯K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根分析,鎮江經濟總量短時間內就實現了三級跳,同時鎮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也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增加,鎮江在科教、環保、宜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李根還特別提到,近年來,科技創新成為鎮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具體來看,鎮江區位優越,毗鄰南京,背靠長三角,可利用的科創資源豐富。鎮江將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當前著力抓好第二產業,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強市行動,持續抓實空間布局、園區改革、項目建設、人才導入、數據管理等基礎支撐,讓創新創業“千里馬”競相奔騰,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數據也顯示,2020年以來,鎮江累計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520人、大專以上人才12萬人。2023年,鎮江在“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中排名第31位。
“5825.78億元”
解放初期,鎮江的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百人以上的工廠僅有市區的面粉廠、電燈廠和火柴廠,其他都是一些規模很小而又簡陋的手工作坊,所轄縣除丹陽棉紡廠外,幾乎是空白。
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不足3000萬元。新中國成立后,鎮江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中心任務,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掀起大辦工業高潮。1988年突破100億元,2004年突破1000億元,2007年突破2000億元。2023年,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06家,工業總產值5825.78億元。
在李根看來,鎮江工業化步伐快速,呈現出政策支持大、投資驅動強、市場需求旺、研發投入多、發展條件好的特點?!版偨邆浒l展工業的良好條件,例如地理位置優越,科教、人力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等?!崩罡治?,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加上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為鎮江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2021年,鎮江確立了制造業“四群八鏈”主導產業體系,2024年,鎮江以“一號文件”的規格出臺專門的行動方案,推動“創新引領產業強市”。

緊扣“四群八鏈”重點產業體系,鎮江走出了一條由傳統到新型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全市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集群、八條重點產業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29.7億元和3031.7億元,分別拉動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2.6和2.7個百分點,支撐作用顯著。
四大產業集群分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數字經濟集群,“具有產業集聚程度高、產業鏈條完善、技術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綠色發展水平高的特征,將進一步提高鎮江工業化水平和經濟發展?!崩罡f。
作為老工業基地和現代工業城市,鎮江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產業強市為抓手,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未來,力爭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型儲能和氫能等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同時,注重存量加快煥新傳統產業,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5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00家。
“290.58億元”
智慧果園內,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融合,獼猴桃等水果品質上乘,產量大增;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高,土壤肥沃;特色產品丁莊葡萄享譽市場,銷量火爆……一幅幅現代農業的絢麗畫卷,正在鎮江大地上緩緩展開,彰顯了鎮江農業強勁的底色和強大的發展潛力。
過去的75年,鎮江的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至200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至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產值近300億元。十八大以來,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0.58億元,較2012年增長65%,年平均增長4.6%。

近年來,鎮江以“跑起來”的姿態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現代農業正成為讓鎮江人民自豪的幸福產業。全市形成以優質糧油、特色園藝、特種養殖、休閑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擁有“兩品一標”393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為72.5%。
“鎮江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擁有很好的種植條件,是中國南部農業重要的產區之一?!崩罡治?,自然條件優越之外,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農業補貼、土地流轉等,助推農業更好發展。
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產業融合、體系完善的現代農業,正在鎮江蓬勃發展。鎮江加大“戴莊經驗”復制推廣力度,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提高到68%;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1個、農業產業強鎮4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2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3個等一批“國”字榮譽的獲取,更為鎮江農業產業發展增光添彩。
新征程上,鎮江如何夯實農業強底色,提升農民富成色?李根建議,要在發展方向上揚長避短,堅持農業特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斷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強信息化設施與數據平臺建設,推動數字技術向農業全產業鏈滲透,打造一批智慧農業引領區。”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許海燕/策劃 燕鈺 周永金/文 王天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