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蠶研所、生物技術學院桂仲爭研究員團隊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中科院一區TOP)雜志發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s and products of chloramphenicol by RaoultellaOrnithinolytica CT3: Pathway elucidation and toxicity assessment”的研究論文。博士研究生姜雪萍為第一作者,桂仲爭研究員和李豪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2302687)、江蘇省農業自主創新資金項目(CX (24) 3084)和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KYCX24_4145)的資助。

論文報道了從蠶糞中分離出一株高效降解氯霉素的微生物菌株,在闡明其生物學特征、生長特性及生物降解動力學等基礎上,解析了該菌株降解氯霉素的生物轉化途徑,包括乙酰化、丙酰化和丁酰化途徑等;鑒定出22種生物轉化產物,經驗證這些生物轉化產物對環境無害;結合基因組學和生物轉化途徑分析,乙酰轉移酶(catA/catB)、酰胺鍵水解酶(pfpI)、硝基還原酶(nfsA)、鹵代乙酸鹽脫鹵酶(dehH)和原兒茶酸酯3,4-雙加氧酶(pcaH)在氯霉素生物降解中起著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對生物修復環境中氯霉素污染,對深入開展蠶桑資源精深加工與高附加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6199
(撰稿:鄒金城 初審:程鵬 二審:程珉 終審:周春燕 編輯:程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