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歷時六年科研攻關和設計建造的“未來”號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命名交付儀式在無錫江陰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舉行。作為重要參研單位,我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安祥衛,科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崔杰,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李永正教授等應邀參加了命名交付儀式。
“未來”號是我國首艘面向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驗證的專用試驗船,總長110.8米,滿載排水量7000噸,最大航速超15節,定員80人,續航力大于10000海里,自持力超60天,集成了新能源動力、智能航行、無人系統協同等前沿技術,將成為我國深遠海裝備研發的重要海上試驗平臺。“未來”號試驗船的正式命名交付,標志著我國在深遠海智能裝備研發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據悉,作為參研單位之一,我校憑借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安全領域的科研優勢,深度參與了“未來”號試驗風險預警機制及應急處置預案的研究工作,為船舶的安全運行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在該項目中,我校李永正教授團隊承擔了試驗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任務,構建了覆蓋船舶運行全周期的動態風險評估體系,并制定了高效可靠的應急處置預案,為“未來”號試驗船的智能化、安全化運營提供了保障。
引以為傲的是,在“未來”號從設計、建造到測試的整個過程中,我校眾多優秀校友擔綱核心重任,為這一“大國重器”的順利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撰稿:徐代勛 初審:張靜 二審:張馳 終審:毛暉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