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書寫民生答卷?在歷史文脈傳承與現代文明發展的交匯點上,青年學子又該肩負怎樣的使命?”6月24日,鎮江市規劃勘測設計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榮飛走進江蘇科技大學校園,以《推進城市更新、讓鎮江更美麗》為題,將城市規劃的實踐智慧轉化為思政課堂的鮮活教材,在歷史與現代的對話中啟迪青年思考。馬克思主義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海洋學院共50名師生聆聽報告。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闞為主持報告會。

王榮飛指出,城市更新需從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重點解決老舊小區環境臟亂差、交通不完善、設施不健全等問題。他以中營片區改造為例,細述如何通過“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的設計,真正從百姓需求角度出發,解決長期以來的難點和焦點問題。談及古運河沿岸改造,他強調“交通活化、綠色提升、文化彰顯、亮化提升”的設計思路,通過紫色步道串聯古今節點,以詩詞景墻鐫刻古城的文化符號,用本土植物構建“會呼吸”的濱水景觀,以暖色調燈光勾勒歷史建筑輪廓,讓千年運河在夜色中“活”起來。王榮飛在提及鎮江作為三千年文明古城的地位時,呼吁青年學子思考如何守護歷史文化記憶。

隨后,師生從珍珠橋出發,沿古運河風光帶開展實踐研學。在詩詞景墻前,師生觸摸《泊船瓜洲》刻痕,探討文化符號的空間認同;在大象滑梯處,師生感知城市記憶的復現;在溧陽碼頭親水平臺,學生觀察生態駁岸植被,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意義;行至金潤大道,王榮飛解析立體交通布局中科學與人文的平衡之道。土木專業學生周楚悅感慨:“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是最好的愛國實踐。”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劉婧則對文化傳承的設計印象深刻,立志守護文化根脈,傳承中華文明。

活動尾聲,王榮飛對學子提出四點期許:以終身學習錘煉本領,以創新理念破解難題,以責任擔當服務國家戰略,以務實篤行丈量土地。他總結道:“城市更新既要工筆繪細節,更要寫意謀全局。期待青年學子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書寫青春篇章。”
作為市人大代表和城市規劃專家,王榮飛將古運河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轉化為“大思政課”實踐案例,推動思政課堂從理論講授走向社會實踐,在規劃藍圖與民生訴求的交融中厚植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
(撰稿:楊婷 初審:羅文 二審:鄒佳靜 編輯: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