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美團青山計劃的支持下,江蘇科技大學長江江豚保護實踐團聯合鎮江市京口區江豚保護協會、江西師范大學、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江蘇大學京江學院等高校的生態環境志愿者,共同前往江蘇溧陽開展生態文明優秀案例探訪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團隊先后探訪了溧陽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基于NbS的天目湖自然教育新示范。

在長蕩湖國家濕地公園,團隊成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濕地保護與修復、物種棲息地營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情況,深入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的深刻內涵。一直以來,“兩山”理念不斷深化發展,溧陽也在堅定踐行中,走出了一條既契合自身特質,又與“兩山”理念神形兼備、日漸豐盈充實的“生態創新”之路。

團隊成員走進天目湖自然學校、天目湖白茶小鎮,圍繞天目湖生態研學產業發展和特色教育品牌打造等話題,與工作人員開展交流,深入了解融合科普、研學、特色鄉村發展等多種新型業態為一體的自然教育模式,學習“博物濕地、山林探秘、四季食育、公民科研、自然美育、零碳生活”天目湖自然學校課程體系,在誕生于山水之間的自然學校,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

多年來,天目湖鎮立足濕地科普特色自然教育主題,通過深度挖掘沿湖村莊特色、創新研發生態研學路線和自然教育課程等措施,探索開創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創新示范,將自然教育融入鄉村,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源地保護管理的基礎上,持續深耕自然教育產品研發,推動生態保護和全域旅游協同發展。

以山川水澤為師,向自然萬物請教。一天的探訪行程,團隊成員們收獲頗豐,紛紛表示要將此次探訪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轉化為今后社團的行動,探索出特色鮮明的自然教育之路,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自然教育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并將自然教育融入志愿服務,為環境保護貢獻志愿力量。
(撰稿:韓建康 王鵬 初審:羅文 二審:鄒佳靜 編輯: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