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由海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鎮江夢溪琴社聯合主辦的“古韻新聲·青春夢溪”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在夢溪校區學術報告廳成功舉辦,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讓非遺更青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善教所在的鎮江夢溪琴社與海洋學院團委,一直致力于傳承非遺文化,以清微澹遠的琴音在當代續寫千年琴脈,肩負著守護文化遺產的時代使命。
本場音樂會精選十首琴曲作品,通過獨奏、合奏、琴歌以及簫、打擊樂伴奏等多元藝術形式,傾情演繹了《平沙落雁》《歸去來辭》《神人暢》《挾仙游》《流水》等經典曲目。現場琴聲悅耳悠揚、婉轉連綿,簫聲清越蒼茫、回旋縈繞,讓人心曠神怡。演出曲目從《關山月》的蒼茫到《不染》的現代改編,從《神人暢》的遠古回響到《穿越時空的思念》的唯美旋律,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之旅,生動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非遺故事,提升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和藝術審美素養。通過古琴音樂會這一沉浸式體驗形式,不僅將古琴演奏技藝、藝術精髓及其深厚歷史傳承帶入高校,更充分展現了古琴藝術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底蘊。活動有效激發了師生對古琴文化的濃厚興趣,深化了大家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從而對文化自信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撰稿:萬磊 董會 初審:程鵬 二審:丁紅 編輯:程鵬)



